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羼提波羅蜜


心不動故,應具足羼提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第十四》

忍辱有二種:生忍、法忍。菩薩行生忍,得無量福德;行法忍,得無量智慧。福德、智慧二事具足故,得如所願;譬如人有目、有足,隨意能到。菩薩若遇惡口罵詈,若刀杖所加,思惟知罪、福業因緣諸法,內、外畢竟空,無我、無我所,以三法印印諸法故,力雖能報,不生惡心,不起惡口業;爾時,心數法生,名為忍。

《大智度論卷第十四》

利養瘡深,譬如斷皮至肉,斷肉至骨,斷骨至髓。人著利養,則破持戒皮,斷禪定肉,破智慧骨,失微妙善心髓。

《大智度論卷第十四》

於十四難不答法中有常、無常等,觀察無礙,不失中道,是法能忍,是為法忍。

《大智度論卷第十五》

菩薩欲作一切智人,應推求一切法,知其實相;於十四難中不滯、不礙,知其是心重病,能出、能忍,是名法忍。

《大智度論卷第十五》

是法忍有三種行清淨:不見忍辱法,不見己身,不見罵辱人;不戲諸法,是時名清淨法忍。以是事故,說菩薩住般若波羅蜜中,能具足羼提波羅蜜,不動、不退故。

《大智度論卷第十五》

如忍有二種:一者、身忍,二者、心忍。身忍者,雖身、口不動,而心不能令不起,少忍故不能制心;心忍者,身心俱忍,猶如枯木。復次,少忍者,若人撾罵不還報;大忍者,不分別罵者、忍者、忍法。復次,眾生中忍是為少忍,法忍是為大忍。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