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破邪除惡


一、無想定:邪定

無想定何以不名背捨?邪見者,不審諸法過失,直入定中,謂是涅槃;從定起時,還生悔心,墮在邪見,是故非背捨。滅受想患厭散亂心故,入定休息,似涅槃法著身中得,故名「身證」。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一》

二、世間惡之「眾生惡」

世間眾生,善好者少,弊惡者多。或時雖有善行,貧賤鄙陋;或雖富貴端政,而所行不善。或雖好布施,而貧乏無財;或雖富有財寶,而慳惜貪著,不肯布施。或見人有所思,默無所說,便謂憍高自畜,不下接物。或見好下接物,恩惠普潤,便謂欺誑諂飾。或見能語善論,便謂恃是小智,以為憍慢。或見質直好人,便共欺誑調捉,引挽陵易。或見善心柔濡,便共輕陵踏蹴,不以理遇。若見持戒清淨者,便謂所行矯異,輕賤不數。如是等眾生弊惡,無一可樂。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三》

世間樂欺誑不實,不離生死故。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七》

三、煩惱習

「煩惱習」名煩惱殘氣,若身業、口業不隨智慧,似從煩惱起;不知他心者,見其所起,生不淨心,是非實煩惱,久習煩惱故,起如是業。譬如久鎖腳人,卒得解脫,行時雖無有鎖,猶有習在。如乳母衣,久故垢著,雖以淳灰淨浣,雖無有垢,垢氣猶在;衣如聖人心,垢如諸煩惱,雖以智慧水浣,煩惱垢氣猶在。如是諸餘賢聖雖能斷煩惱,不能斷習。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七》

四、大空,魚喻

譬如大海潮時,至其常限,水則旋還;魚若不還,則漂在露地,有諸苦患;若魚有智,則隨水還,永得安隱。行者如是,若隨心不還,則漂在邪見;若隨心還,不失慈心。如是破大邪見故,名為大空。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

五、斷愛滅狂聖比丘

能持淨戒名比丘,能觀空名行定人,
一心常懃精進者,是名真實行道人!
於諸樂中第一者,斷諸渴愛滅狂法,
捨五眾身及道法,是為常樂得涅槃。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

六、念無失則無過

「念無失」者,四念處心長夜善修故;善修甚深禪定,心不散亂故;善斷欲愛及法愛,諸法中心無著故;得第一心安隱處故。若心懅怱怱,念有忘失;佛心無得失,以是故無失。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

何人無過失?何人不失念?何人常一心?應作者能作。
正知一切法,一切障得脫,諸功德成就,唯有佛一人!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