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佛典故事:天堂任務 Paradise Mission


一、天神兄弟


天神之間也有友誼。梵天特地來到忉利天找帝釋,發現帝釋滿臉憂愁,悶悶不樂。

梵天:「你怎麼了?心情不好?」

帝釋:「哎,你有沒有發現最近我這邊的天口總數直線下跌?人間不流行善法,愚痴的人以為造惡業才是王道,死後大量墮入惡道,沒幾個轉生到天上來。你想想看,天人死了下凡投胎當人,當了人就廣造惡業,死後直墮三途,再也不回人間天上!我這個當天王的眼睜睜地看天口嚴重不足、國力不斷下降,煩惱得要死!」

梵天:「這倒是大事。不如這樣,你化身成一頭猛獅,我化身成婆羅門,我們一起到人間教化人民行善,拉抬他們死後轉生天界當天人的機會!」

帝釋:「好方法!」

梵天:「不錯吧?我們各自負責,分頭進行!」

二、人間國民

首先,猛獅現身在城門口怒吼。牠神力強大,不只張口獅吼,為怕愚呆俗人聽不懂獅子的方言,還特地全文翻譯成人話,非常口語:「你們給我聽好!我要吃人啦!有沒有聽見?我─要─吃─人!」

牠馬上把一大票尋常百姓嚇得半死。猛獅現身在都市這件事已經夠可怕了,還講人話!不只講人話,還直接、公開、大拉拉地公開恐嚇說牠預備殺人,殺完吃掉!人民無計可施,自知逃不走、跑不掉、無力抵抗,全體跪地投降討饒。

「哎呀,求求獅爺饒命!」

「我給您叩頭,拜託別吃我!」

「嗚,我家上有老、下有小,老婆還有身孕,我不能死啊……」

「您瞧,我這麼瘦,沒什麼肉,吃我多沒意思!放了我,好不好?」

眾人圍跪在猛獅的身邊,七嘴八舌地搶著表達意見(能用人話溝通就代表有達成和平共識的機會,對不對?),完全沒注意到不知何時現場來了一個從來沒見過的外地婆羅門,也不知道國王早就混進人群裏觀察動靜。

婆羅門:「你們不了解牠!牠是一頭大壞獅,非常邪惡!你們就推派三十個死囚送給牠當食物,把牠餵飽不就沒事了?肚皮吃飽了自然就走了!」

國王:「好,就這麼辦!來人呀,押三十個死囚給獅爺加菜!」

猛獅:「很好,你們兩個人很上道,夠意思!」(向婆羅門使眼色,示意一起離開)

送走猛獸,國王和人民都大鬆口氣,滿意極了。能保住命高興都來不及,根本沒有人有空深入思考這整件事都不合邏輯,萬分詭異。大家歡送三十個非死不可的死囚上路,覺得他們也算另類救命恩人,對社會運作畢竟還是很有用處哩!

三、山中死囚

會說人話的猛獅和奇特的婆羅門帶著三十死囚(也就是三十塊會自己走路、會哭會笑會說話的人排)朝深山前進,獅子還一路催促個不停:「快點!快點!我趕時間!」牠一想到牠天上王國的天口問題就心急,完全沒耐性。等到確定已經身處荒山野嶺上,四下無人時,婆羅門突然直接回復成光明威嚴的天王本尊相,以天神的身份對眾死囚下令。

梵天:「你們聽好!要是你們肯受五戒、行十善,身口意三業相應,這頭壞獅子就不會吃人!」

死囚:「那還有什麼問題?我們本來就在等死,對人生毫無指望。跟死亡相比,受戒算什麼呢?沒問題,就受戒!」

梵天:「很好!現在一起排隊,過來受戒!」

死囚:「好,我們都聽你的!」

猛獅:「好了,受好戒的就可以回家了!現在,雖然我知道你們都很有誠意,可是,以後要萬一又反悔不持五戒的話,我就上門吃掉你們哦!聽到沒有?」

死囚:「是是是,我們一定發奮持戒!」

猛獅:「說到做到啊!我在天上等你們,再見!」

四、救命五戒

當三十個死囚平安從山中生還返鄉,一一在城門口現身時,舉國官民無不大驚失色。那群人不是準備送給惡獅當人排大餐的嗎?怎麼還活著?獅子呢?婆羅門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人民圍著他們嘖嘖稱奇,搶著發問,死囚也老實回答遇上怪人怪獅,生平未見。那一人一獅竟然才入深山就性情態度大變,威嚇他們要以受持五戒當成保命的交換條件。事情說簡單也簡單,說奇怪也奇怪,他們確定我們都有受戒以後就放人了!

從此大家就過著平安快樂的日子。完了。

完了?才沒有!事情哪有這麼容易解決?天國缺天口缺得緊,光加三十個天人有什麼用?那頭語言能力超猛的大怪獅只要想到天口問題就起無明,馬上又來了!牠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十、十而百地不厭其煩祭出相同的公然恐嚇手法,要求嚇得半死的國民學死囚集體受五戒。奇怪的是,牠背後總跟著一個婆羅門,一人一獅一搭一唱,分批趕人入山受戒!

被他們聯手度化的還不只那個小國家。鄰國也一一遇到這個人獅怪集團,他們到處幫人受戒,跑遍了人間八萬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到處勸人為善、宣傳持戒者死後會生天的信仰。

從此,天口激增,天界興旺,當天王的再也不煩惱了!


原典出處:《眾經撰雜譬喻》


-延伸思考向度-

一、依大乘佛法,何謂方便,何謂究竟?

二、化身猛獅的帝釋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化身婆羅門的梵天是迦葉尊者的前世。他們一起合作度化凡人生天,彼此助益佛道,因此,釋迦牟尼佛成佛後常分座給迦葉尊者以示報恩。法緣是否都是多生累劫結下來的深厚緣份?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佛典故事:老酒鬼 The Old Drunkard


他在當地很出名。倒不是為了什麼豐功偉業或濟世善德,而是為了他住在離祇洹精舍區區七里近的地方,卻鐵齒異常、抵死不從,照舊當個爛醉鬼。

阿難:「老先生,佛陀就在離你家不遠的精舍。你住這麼近,怎麼不去見佛?」侍者特地登門拜訪,說明來意。

酒鬼:「咳,我知道!我是有聽說佛陀在附近,我也不是沒想過可以去見佛。問題是老人家我一輩子沒別的嗜好,就是愛喝酒;偏偏佛陀最會跟人家授在家五戒,規定別人不得飲酒!唉,別人不喝酒不會死,我要是沒酒喝就跟嬰兒沒奶喝一樣絕對會死!這酒哪能戒?我哪受得了?轉念這麼一想,又打了退堂鼓。不是不想去,是沒辦法去!去了準沒命!」

阿難:「老先生,可是……」

酒鬼:「好好好,小師父,你的心意我收到,再見啊!」

送走了阿難,酒鬼馬上再度依慣例出門,上酒家尋歡買醉。痛快啊!爽快啊!他大喝特喝,喝到爛醉無比,太陽都下山了,才決定回家。酒精麻痺理智,也麻痺知覺。他糊裏糊塗、歪歪倒倒地走路,不小心一脚絆到路上的枯木,大摔一跤。這一摔還得了?經年累月的酒癮不僅讓他的血液灌滿酒精成份,身體也因為脂肪過剩而超重肥胖,一跌就通身是傷,疼痛異常。他勉強起身,歪坐在地上,忍受陣陣強烈的痛楚。他終於清醒了。「要命哪,痛死人!酒國人生有哪裏快樂?可嘆阿難三天兩頭來催我去見佛,我怎麼都不肯聽他的話?這下可好,痛得要死!酒精根本沒有辦法止痛!」

他掙扎了大半天,終於順利起身,痛苦萬分地朝家門走去。

酒鬼:「我回來了!」

家人:「哦?今天又去喝了?」

酒鬼:「等一下我要出門去見佛。」

家人:「啥?你本來不是打死都不肯去見佛嗎?今天是怎麼了?」

酒鬼:「別問。我走了!」

他忍痛走到祇洹精舍門口,站住不動。

阿難:「啊,您老終於來啦!佛陀,佛陀,住在七里外的名人今天大駕光臨,就站在大門外!」

佛陀:「他平常只有一個人,沒辦法過來。今天是被五百頭大白象扛來的啊!」

阿難:「啥?五百頭大百象?沒有哇!沒有騎大象,只有老先生一個人。」

佛陀:「那五百頭大白象藏在他的身體裏!」

阿難:「啥?(完全聽不懂)不管了。老先生,這邊請,請先來禮佛!」

酒鬼:「佛陀好!我老早就聽說佛陀駐錫在此,是我愚癡,沒有提早來拜訪,希望佛陀您慈悲赦免我的罪過!」

佛陀:「來,考考你。假如在空地集中五百大車的薪柴,準備一把火燒光,應該用幾車的火種?」

酒鬼:「考試?(這是數學隨堂模擬、測試酒精濃度、還是生活常識?)哎呀,不用多少火種,就用豆點兒大的小小火苖去燒,一下子就燒光啦!」

佛陀:「來,再考你。老先生身上的衣服穿多久了?」

酒鬼:「衣服也要考?這什麼跟什麼?這件衣服沒穿多久,才一年。」

佛陀:「穿一年的衣服如果打算洗乾淨的話,要洗幾年?」

酒鬼:「什麼洗幾年?就拿一斗純灰汁,三兩下就洗乾淨了,哪用得上幾年?」(實在了不起,天天忙著喝酒,一件衣服整整穿一年,沒空洗!)

佛陀:「你剛才說你有罪過。你的罪過就像五百大車的薪柴或穿了一年的髒衣服上的污垢一樣。」

酒鬼:「……」(思考中)

佛陀:「受五戒好不好?」

酒鬼:「好。」

頂頂大名、遠近皆識的特大號酒鬼就這樣跟著佛陀受五戒,把酒給戒了。在佛陀開示下,他豁然有所領悟,心開意解,馬上證得不退轉地!


原典出處:《眾經撰雜譬喻》


-延伸思考向度-

一、飲酒有哪些過失?

二、與酗酒相關的疾病或犯罪有哪些?

三、促使人類飲酒的社會文化壓力源為何?戒酒的困難何在?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病緣


病緣現前代表業障成熟了。疼痛數日,查醫學資料,發現它眾緣和合、痛得有理。車禍症候群往往跟一輩子。骨骼傷害,脫臼經驗,工作習慣,動作疲勞,營養不良,輕微的免疫系統毛病全都是成因。

消業障,酸、痛、麻。業消就好,病症即滅,與上次一樣。

身累為世間第一怨敵,有何可戀?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佛典故事:死亡課程 Death Lesson


天色暗了。她一個人坐在墳場,守著獨子憔悴淒涼的臨終病容,不肯離去。怎麼就病倒了呢?怎麼一病不起就死了呢?為什麼拋下我先走了呢?晚風陣陣,老人家呆坐在墓地裏任思緒翻飛,不肯走。她覺得自己是全天下最悲哀的母親。命好的有兒子送終;命不好的替兒子送葬。

她想跟兒子說話。

「我本來期待有兒子替我養老。大家不都這麼講,養兒防老,對不對?現在你捨我而去,年輕人丟下老人不管,自己先赴死!你都死了,我還活著做什麼?人生走到這種地步,我連哭的氣力都沒了。你難道就不能復活、跟我回家?你死了,我也追隨你去!」

她真的一直守著兒子說話。

老婦人乾脆住在墳場裏鎮日對兒子的屍體說話,連續四五天不吃不喝。這件事驚動地方鄉里,傳聞連佛陀也知道了。佛陀特地帶五百個常隨比丘來看她。她披頭散髮,猛地抬頭一望。她遠遠看到散發光芒的佛陀向她走來,突然從連續一百多小時不停地自言自語、現實與想像的臨界點虛實難辨的特殊精神狀態中清醒過來。她終於不再死守著兒子的屍體,開始與活人互動。她吃力地站起來,向佛陀深深頂禮。

妳為什麼住在墳地裏?

獨生子捨我而去,死了。我放不下,打算母子倆死在一塊。

妳希望兒子復活嗎?

復活?當然好!我希望他活過來!

請妳準備火種。妳準備好火種,我就祝願他復活。但是,一般的火種不能用,必須是從來沒有家人往生的永生家庭裏討來的火種。

好,我這就去討火!

這麼久以來,她第一次放棄與兒子的屍體說話。她挨家挨戶地敲門、逐門逐戶客氣有禮地請問。一切都是為了兒子。她希望要回兒子。

不好意思,請問你們家以前有沒有人往生過?

當然有!祖先都死了。

請教一下,你們家有沒有親人死亡的經驗?

當然有!世界上沒有人長生不死啊!

請、請問,你們家是不是都永生、全都不死?

怎麼可能?人要是不會死的話,何必拼命生孩子傳宗接代?

問遍鄰里舊識,年老的她問不到哪家不死人的。她累了,想放棄了。她無奈地向佛陀說明始末。無論怎麼找,她始終找不到沒有人死亡的永生家庭。她盡力了。

開天闢地以來,生命沒有不終止於死亡。前人一一往生,後人生存下去,又有何值得歡喜?妳為何執迷不悟,非要追隨兒子一起赴死呢?

這……這就是無常的道理吧。是嗎?

她靜靜聽法,當場證得須陀洹果。所有曾被她登門乞討永生之火的人士、擔心她的人身安全的鄉親們團團圍繞在墳場上旁聽,也一起提起正念,發起道心。


原典出處:《眾經撰雜譬喻》


-延伸思考向度-

喜愛生命就非喜愛死亡不可。為生而喜,為死而悲,卻遺忘生者皆歸死的無常法則。凡生命都註定死亡,沒有例外。

佛典故事:誦經 Chanting Sutras



初相遇,喃喃自語的小沙彌激起老賢者的強烈好奇心。

老賢者:「這位師父,您在說什麼?」

小沙彌:「我一邊出門化緣一邊誦偈子!」

老賢者:「大約可以誦多少偈子?」

小沙彌:「大概誦個十來偈吧!」

老賢者:「要化緣幾天份的齋糧?」

小沙彌:「九十天。總共九十斛米。」

老賢者:「師父,您安心誦經偈。米我來出。」

小沙彌:「真的?太好了!」

賢者發心九十斛米當總功德主,小沙彌向師父報告後便開始專心讀經,不用每天外出奔波化緣。經過三個月,小沙彌已誦完一千四百多偈,再度啟稟師父:「師父,弟子誦經圓滿,要到檀越家裏講給他聽。」「可以!」師父爽快答應。

小沙彌:「施主,上次承蒙您發大心,我才能安心誦經。現在誦經功德圓滿,特地來跟你知會一聲!」小沙彌說明完畢又加誦幾句經偈給老賢者聽。他開口誦來咬字清晰,如行雲流水般通暢流利,毫無困難。

老賢者十分歡喜,稽首作禮,當場發願:「希望我來世聰明、睿智、博學、多聞,記性很好,過目不忘!」

老賢者出於善心、慈心、恭敬心、布施心、供養心打齋供僧,廣植福田,又發善願以功德回向,從此生生世世不論受生何處都聰明,知識學問佳,記憶力極強。在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代,老賢者也投胎到人間出家,成為辯才無礙、博學多聞、通達佛法、經常擔任佛陀的侍者的阿難尊者,於佛弟子眾中為多聞第一。


原典出處:《眾經撰雜譬喻》


-延伸思考向度-

經云:「時賢者今阿難是,夫勸助學者志求願功德不虛,緣是福報隨願而得如是也!」世間討論人格特質與能力時,通常略分為天生基因遺傳與後天教育成效兩部分。過去生因緣果熟造就現世的遺傳業報,現世接受的文明教育成果則是不斷累積當下點點滴滴無量無邊的繁複條件所呈現的業報。天生基因遺傳與後天教育成效二者是否不離因果法則?


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聊齋志異:中國文人的愛情信仰


蒲松齡的作品在童年時突然大為流行,中國鬼文學靠電影文化重塑新生命 。他的書房替他帶來科舉仕途重創,卻為後世子孫帶來不朽的文學營養。當年若有幸當了官,還會有這本千古奇書嗎?

兒時讀的是白話本:將充滿男女或男男私通情節之類的成人描寫剔除、也把文末作者個人附加的感言全部省略的兒童鬼故事版本。比起日本、美國、歐洲的驚悚鬼片,《聊齋志異》情節怪異離奇的民間傳奇故事顯得相當溫和,溫和到像主題千篇一律重複的文人愛情浪漫小說。清朝的封建式愛情在童年看來無聊至極,讀完就忘了。

長大後直接讀原文版,心得感想與兒時大為不同。兒童版若如實對譯、別刪節加工得那麼兇的話,或許可讀性反而高些。就算是兒童,對一再重複、老調重彈的追求、私通、生育、考試、當官、致富、兒子長大再考試再當官再娶妻再生育、……的單調情節也容易感到厭煩。

雖說是以狐、仙、鬼、妖、僧、道、俗的互動呈現的人間悲歡故事,它的核心主題卻是書生士人的愛情信仰。在書中,幾乎每個中國男主角都欲望酒肉女色,少有例外。故事夾雜不少宗教類角色,也提點幾部經書與佛家術語,但是離正宗佛學知見相當遙遠。例如,眾女鬼(如聶小倩)、女狐雖然識字又貼心,經常偷偷摸進書房陪伴書生夜誦《金剛經》、《楞嚴經》等佛經,不但不脫鬼身也不生淨土,還變本加厲發生人鬼姦情(甚至生下人鬼混血或人狐混血後代),集體耽溺情欲。雖提及誦《光明經》可解厄,承認佛經有其功德,然而全書絕口不提戒律,對僧眾的負面角色塑造遠過於正面。

說是勸世文又不像,全書肯定世俗功名五欲。說是忠孝節義的倫理書寫又不是,無非追逐個人家業仕途等私成就。說是對清朝婦女處境的關懷同情也不是,縱以女名為題,女精、女鬼、女妖、女狐的生存目標非常單調:殺人害人或淫人生人。窮苦書生和狐、鬼、妖魅、仙女談情說愛不脫封建社會一夫多妻模式。異類眾生及人類均分善惡正邪,僧眾亦分良僧或妖僧,廣談清朝封閉而階級化的感情關係及家庭倫理,而且高比例與改朝換代的時代背景下的戰亂與貧窮有關。

人類與異類的互動行為模式除了欲心淫染以外就是殺妖屠怪,作法、戰鬥、懲罰術士邪人等等。換句話說,這部小說有民俗宗教元素,對人類的認知卻相當世俗化,殺淫為主,別無他事。縱使批判官場腐敗與社會黑暗、批判科舉制度的腐敗不公、討論帝制封建社會下的人際關係、職場生態(如民間藝人),它呈現出來的中國社會特色依然充滿性別歧視:哪怕當鬼做仙成狐妖,哪怕能力或特異功能強過凡男,現女身的異類全部逃不掉她對男欲的追求。更詭異的是,放著大量男鬼、男仙、男狐不要,她們偏偏自貶身價來追逐平凡、貧困、好色、好酒、不忠的凡夫。讀文言文版的聊齋,令人更加為清朝婦女感到悲哀。清朝會量產自殺女性人口不是沒原因的;一夫多妻制不幸福,職場沒願景不幸福,一生限縮在愛情婚姻框架裏不幸福。

中國文人的大宗信仰是愛情信仰,民俗宗教觀念或術語往往只是描寫社會背景、人生百態時當成點綴。「三生」裏的劉孝廉潑孟婆湯,憶三世為馬、犬、蛇,佛家轉世輪迴觀與道教傳說混淆。「僧孽」裏吃葷飲酒的僧人現世得重病報(倒懸地獄),但是整本書裏一輩子酒肉飲色、全不持戒的書生達官都快樂滿意地過五欲人生,不用受任何負面報應。「蛇人」談動物與人類之間的感情與恩義也談互殺互用互食的殘酷。 「屍變」談人亡化僵屍的連續謀殺案。「四十千」把父母子女間的關係化約成經濟上的負債因果,子女通為還債或索債而來。「吳令」的打城堭宣告士人對鄉里迷信的反對與不屑。「張誠」形容改朝換代戰亂中的家庭悲歡離合,甚至加上觀音菩薩示現救命的情節。「種梨」觸及社會正義與資源分配,文末論及一般人對朋友慳貪不施卻肯為淫、賭、保命而浪擲金錢的劣根性,卻完全沒有碰觸到大清帝國的帝制下的社會金字塔結構本來就是問題結構:民小貪謂為無德,君大貪卻號國威。

這本書有明顯的宗教詮釋;而且是朝向反宗教、反迷信、力挺世俗情欲的方向加以詮釋。作者的「異史氏曰」感想有道德觀、宗教觀、家庭觀、愛情觀、人生觀,有說理也有感情抒發。蒲松齡筆下的異類女性都非常女人,並沒有什麼異類生物特質。與其說他寫的是異類女性,不如說他幻想出大量與滿清時期的僵化封建社會規則下的尋常婦女不同的、比較不那麼乏味可陳、粗俗無聊的特殊新女性。

這本書的確是俗民文學奇書、中國小說代表,但是,雖然夾帶相當比例的佛教術語及角色設定,絕非傳達佛法正知見的讀物。愛情信仰雖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大教、信教人口很多,並非宗教界公開承認的正式宗教。文人耽溺酒色、情重理輕則折損仕途福報或公領域表現,小則無官運之福,大則遭亡國之禍。愛情信仰宜適可而止,過份則有害無益!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佛典故事:雙胞胎 The Twins

父母大人,小朋友獨自看家好危險呀!

住在深山的兩位修行人閒居修道,證得六通。離他們不遠的地方,有一頭母獅不久前才剛生下兩隻小獅子。母獅對修行人相當信任,打算在遠行期間把小孩子託給這兩位修行人代為照料。他們是有道德的人,心地非常慈悲,應該可以拜託他們吧;她這麼想。

母獅:「師父們,我有事要出門,小孩子年紀還小,怕被別人傷害,希望可以寄住在兩位師父這裏。感恩二位慈悲保護牠們,我必定會回來探望!」

道人:「好,妳放心出門吧!」

母獅:「我回來了!謝謝你幫忙,那麼,我又要出門了!」

道人:「好,再見!」

這次母獅出行的時間比上次更久,修行人與小獅子兄弟日日夜夜一起生活,乞食回來就分給牠們吃。小獅子很習慣與人類相處,也會認人,每當看見他們必定興高采烈地上前迎接。

可惜,人類分很多種。世間上有愛護動物的人,也有屠殺動物的人。

這天,修行人按例出門,在草地上留守、嬉戲的小獅子被偶然上山打獵的獵人發現了。獵人偷偷溜進茅蓬裏,拿修行人的袈裟穿上,向草地走去。小獅子們遠遠看到熟悉的袈裟身影,以為是修行人乞食回來了,不疑有他,馬上一前一後、蹦蹦跳跳地衝上前歡迎。獵人不費吹灰之力活捉到這對幼獅,為了賺大錢,馬上殘忍地將牠們當場殺死,剝下幼獸皮,打算以千兩黃金的天價出售給時髦顯貴做皮衣。

傍晚,修行人回來了。他們左等右等等不到小獅子來迎接、進食,明白一定出了大事;打坐入定這麼一觀,馬上發現牠們已經不幸遭獵人屠殺身亡。修行人立刻施展神力,把獵人剝下來的獸皮奪回來當成禪坐墊,並親口為牠們祝願。祝願後,修行人再次入定觀察,確認牠們下一世將會轉世為人,一起投胎到長老家裏。

道人親自登門拜訪,開口便問長老:「長老,你有沒有什麼遺憾?」

長老:「遺憾?我什麼都有,命中只缺孩子!」

道人:「沒問題,我替你功德回向,助你求子!」

長老一聽高興得要命,手舞足蹈:「真的?太好了!」

道人:「假如你將來真的如願得子的話,打算怎麼報恩?」

長老:「如果果真生兒子,長大後就讓他出家,布施給佛門當沙彌!」

道人:「可以。你到時千萬別忘記我們的約定啊!」

不久,長者的太太突然有了身孕,足月後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再過幾年,等到這對雙胞胎長到八、九歲時,看到修行人路過家門就非常歡喜,眉開眼笑。修行人仔細觀察這對雙胞胎,明白他們出家的因緣即將成熟。

道人特地登門拜訪,請教長者:「你記不記得你立下的誓言?」

長者:「啊,記得,當然記得!我這對兒子一定要出家!」

雙胞胎奉父命跟隨修行人山學道,沒過多久就證得阿羅漢果。他們經常一起坐在幼獅毛皮上打坐,天天入定,返觀自照,終於明白那兩張毛皮是他們上輩子當小獅子時被獵人剝下來的獸皮。原來如此!兄弟倆出定後一起拜謝師恩:「師父,感恩您!由於您的慈悲與法力,我們兄弟倆才有今天得道證果的機會!」


原典出處:《眾經撰雜譬喻》


-延伸思考向度-
經云:「禽獸善心猶尚解脫,何況志情發於善願而不解脫也?」動物與人類之間的關係為何?結惡緣、結善緣、結法緣的因緣果報有何差異?

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

佛典故事:性傳染病 STD

盛開於泥塘的清淨蓮花

師徒二人漫步恒河邊,看見遠方有一座舍利塔。塔身毀壞崩落,殘破不堪。

比丘:「佛陀,那是什麼塔?怎麼會腐朽成那樣?」

佛陀:「過去在賢劫時,有位梵摩達王統治波羅柰國。雖然他是以正法治理國家的好王,卻十分遺憾地一生無子。為此,他經常向諸神祭祀、禱告。後來,梵摩達王和后妃一起出遊,路經蓮華池,便停下來賞花。他們驚喜萬分地發現池上有一朵特別大的蓮花,花上坐著一個男童。他在花心結跏趺坐,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口裏還散發出優缽羅華香。不僅開口即香,身上的毛孔也傳出陣陣栴檀香。他們愈看男童愈歡喜,決定抱回皇宮養育,取名為「栴檀香」。男孩長大後,從學會走路開始,不論走到哪裏腳下都會浮現蓮華。後來,他深深契悟到無常的道理,身證辟支佛。證果之後,他飛昇到虛空示現十八種神通變化,接下來就直接入涅槃。這座塔就是梵摩達王收集辟支佛的舍利後加以珍藏、供養的處所。」

比丘:「佛陀,栴檀香辟支佛過去生曾經修過什麼大福報?為什麼會感得如此殊勝的果報?」

佛陀:「久遠劫前,當拘樓孫佛住世時,有一個十分好色的富家子。他偶然遇到一個絕頂美豔的淫女,極為迷戀,耽著不捨。他想嫖妓,偏偏身上沒帶錢,就到佛塔裏偷花給她,求她答應共宿。她答應了。隔天清晨,富家子突然發現自己全身長滿惡瘡,非常疼痛。富家子急忙回家,找名醫到府治療。名醫看診後開出藥方,交待只要用牛頭栴檀香塗在惡瘡上就一定能治好。富家子為了治病不惜變賣家宅,賣了六十萬兩黃金後再拿去買香。牛頭栴檀香非常昂貴,六十萬兩黃金只夠買六兩的香。名醫正打算上藥、拿香塗瘡時,富家子突然略有所悟,叫名醫住手。他告訴醫生,他得的病是心病。話才說完,他馬上把牛頭栴檀香全擣成粉末,親自走進他為嫖妓而偷花的佛塔,發下重誓:如來過去世修諸苦行,誓度眾生,經歷無量危厄災難;我今天這副身體最多只受一輩子苦。祈願世尊慈悲我、憐愍我,替我解除這場大災患!他發完誓後就至誠以香塗塔,當做是以香供養抵償之前偷盜的花價。由於他真心求哀懺悔,奇蹟發生了!遍體惡瘡突然痊癒,身上的毛孔還散發出栴檀香。由於那一世的供養功德,他生生世世不墮惡道,常常受生在天上人間過快樂的生活,而且,不論走到哪裏,腳下都會有蓮華!」


原典出處:《百緣經》


-延伸思考向度-

一、在父權社會運作之下,千古以來,各國都有相當比例的女性性工作者(舊稱娼妓,漢譯佛經稱為淫女)。古人沒有現代醫學避孕技術,未針對性產業的性病傳染問題公開提交白皮書向社會大眾報告,也沒有精確的人口行政管理方法,客觀而言,現代人亦有相當比例是身為性工作者或性消費者的祖先進行邪淫交易所生育下來的後代子孫。雖然基因遺傳不佳,性文化傳統亦夾雜相當邪淫成份,現代人有沒有改變或昇華的可能?

二、早期台灣在正軌健康教育課程中未詳細解說性病(有的老師基於害羞會故意跳過不教或交待學生自己讀就好),導致民間出於無知從事性交易而染上性病的邪淫人口過多的不幸現象。不論城鄉,凡在風化區都會設立大量以性病為主訴的小診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然而全民對台灣性病傳染或防治的現況多不太清楚,甚至有不少知識份子誤以為嫖妓只是有性病風險、其他都沒問題,竟然天真地問法師:「性交易的問題只有性病嘛!如果將來人類找到愛滋病的解藥、不會死於性病了呢?」全民對性病常識的普遍無知是否也導致性交易興盛且惡化性病傳染規模?

三、全球的性病控管現狀如何?歐美國家年年公開性產業從業人員的疾病、死亡統計數據,死於性病的人口比例極高,平均而言,壽命也短,死於愛滋病者年紀約介於二十多歲到四十歲間。亞洲國家很少公佈這方面的報告書,是基於民族性而不願多談?或是亞洲國民涉及性產業的工作者與消費者的人口比例過高、是重要稅收來源,因此更不願意面對、處理?

四、佛經上記載了大量性交易雙方(含工作者與消費者)戒斷淫欲而漸次修行證果的公案、故事,從證小乘果位到究竟成佛都有。以性產業為職業、市場、娛樂的人有沒有修行潛力?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雙修邪教:大學生篇


雙修法對我而言沒有絲毫吸引力。

演練雙修法、傳授雙修法的密教團體的教主是俗人上師。雖然自稱上師,炒股票,置產,有妻兒,與世俗人一模一樣。大學生也有密教信徒,也會到傳授雙修法的道場走動,理由是他們本來就打算找淫欲對象戀愛、結婚,雙修法只是在情欲關係之外再強化雙方之間的信仰連結。

P女與S女都信密宗,狂拉我務必去他們的密教道場看看。她們熱烈崇拜的不只是年老貌醜的俗人上師,重點是她們對那家道場的某個單身男學長K非常有意思。明知我要出家,一直拉做什麼呢?總之,推不掉她們的盛情,只好硬頭皮去看看。

K學長被她們大師兄東、大師兄西地甜美地叫喚。K以老居士的身份跟我說了幾句話,我覺得沒什麼。我只認為擺電腦讓信徒輸入生辰八字批算後再依中國人陰陽五行迷信挑選出合適的灌頂法門的俗人道場很荒唐。

她們說那間道場鼓勵信徒配對結婚。

任何有點社會經驗的人都看得出來她們對大師兄有些情愫。

離開後,P女吃味地不斷找我傾訴大師兄對我「很好」。「你看,長得可愛就是受歡迎,」P哀嘆,「哪像我長這樣,經常被當女同性戀,連我自己都不禁懷疑我到底是不是?」P女當然不是女同性戀;她是一個苦於其貌不揚而交不到男朋友的典型異性戀女性。

他們三個人仍然跑傳授雙修法的道場。再過幾年,大師兄K與S女結婚生子,P女消失斷訊。我不想理會那些屬於雙修道場的曖昧情愫與感情八卦,出家去。我一輩子沒告訴過S女她是她丈夫心目中的second best;把不到條件更好的只好屈就次級品。假如那間道場有本事吸引到條件更好的其他女性高級知識份子的話,K根本不會娶她。

該團體的特色是上師極力鼓吹教徒彼此配對結婚,希望他們別找教團以外的外人。受限於小小的人際圈、擇偶圈,結婚對象選擇不多。婚後勤練雙修法,第一年就生小孩。小孩生了又不愛、不疼、不想帶,很快就丟回娘家給老人家帶小孩。夫妻躲在都市裏過日子,每隔一兩個禮拜才看小孩半天、一天。夫妻有興趣的對象是雙修法本身,心理完全不疼愛新生代。

雙修法對我而言沒有絲毫吸引力。

我認為,對雙修法好奇的人士大可以回家採訪父母親如何致孕、生育自己的標準作業流程便是了,根本沒必要故意跑去邪教道場找外人打探。剝除密教名詞、古文迷宮、儀式外相以後,實際上造作的染污業行都一樣,沒有神聖性,屬於動物本能領域,與精神文明毫無瓜葛。在台灣,行淫、懷孕、墮胎這些事情連發育早熟的國小男女童都會做。在台灣鄉下,到處都有公開交配的動物可以觀察。只要有動物本能與身體,就算完全沒有文明教養也會做的事情,自然界的畜牲道也全都會做,根本沒有必要特地去邪教「拜師學藝」啊!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菩提之家


菩提心福德 及以攝受法
於空若信解 價勝十六分

般若波羅蜜 菩薩仁者母
善方便為父 慈悲以為女

由大悲相應 般若波羅蜜
於無為險岸 佛子能超過

得到無等覺 利攝諸眾生
智度為母故 大人能如是

由得智度故 乃得成佛體 
故為諸佛母 勝仙之所說 


恭錄自龍樹菩薩《菩提資糧論》


菩提心



我所稱讚菩提心 如二足尊正所說
而菩提心最尊勝 所獲福聚亦無量
我以此福施眾生 普願速超三有海
如理如實所稱揚 智者應當如是學


恭錄自龍樹菩薩《菩提心離相論》



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那夜過後,瘋了 Madness After The Big Fire

欲如猛火

他不好意思地笑著,努力想表達些什麼。我聽著。聽他用盡氣力想說些什麼,擠出幾句話。我聽不太懂,但從他真誠的表情與溫和有禮的口吻上判斷,可以理解他非常盡力;盡最大努力說話。

他的母親帶走他,我送走母子倆。

為什麼她閃著淚,滿臉歉意?

別人說,他瘋了。有一年,他到某個知名大道場掛單,不幸遇到那個道場失火。大火被滅,他幸運逃生,但是心理受的刺激太大,從此瘋了。這一瘋就瘋一輩子,從年輕瘋到老,看遍大小醫院都治不好。老母親沒辦法,知道她兒子再也受不住精神刺激,絕對不能再去那間失火的大道場,便帶他跑另一間知名的大道場。

失火嗎?

失火。

台灣早期的事。那時很轟動,媒體有報導。

哦。

後來佛弟子圈內傳聞很多;說是不如法,被護法神處罰。

不如法?

哎,佛門聖地,偏偏開廂房給在家夫妻留宿又不嚴格要求男女二眾分房、分區……你想想看,道場又不是世俗!一邊供佛菩薩一邊開放男女淫事,像話嗎?

有這種事?

就像開民宿一樣,准許夫妻、男女一起住一間;不知道後來改了沒有?

有這種事?

新聞有報,很多年紀大的老居士都知道。

世俗人在家,以為男女雜居共住天經地義,也以為欲界行淫正常又高貴,覺得世間男女可以透過淫欲行為升級成偉大的父母身份,恐怕不明白(完全無法理解)佛教為何要嚴格把男女二眾區隔。只要在道場界內,連合法夫妻也嚴禁同房,更何況其他沒有婚姻關係的情侶或非情侶?連有夫妻名份都必須在界內嚴守分際、不行淫欲,何況是立志修行者?

這個時代也有在家眾硬逼僧尼二眾併寺共住的。比丘與比丘尼都抗議,俗人還狡辯說沒關係,說什麼本來就可以,有「道場」也這樣。愚痴啊!太愚痴啊!想當年,輕率無知地長期開廂房給信眾夫妻掛單同宿的大道場就招感大火災報,現場火勢大到可以把年輕人逼瘋一輩子。不知道如今有加倍愚痴的俗人強逼僧尼雜居共住,其現世惡報會有多慘烈、多嚴重?

淫媒包租婆:女性化霸凌(四十九)


以為推廣租屋就能解決台灣的「封建式的不公平不正義的不動產資源分配」實在很天真。

台灣不像國外,台灣人租房子時常常有身份、條件、職業、性別、年紀歧視,居住人權保障非常差。台灣出租的房子的家具或家電設備通常很差。

裝潢設備極佳的租屋通常租金奇貴,那是特別租給應召女或被包養的情婦接客之用,座落在台灣極知名的幾條風化區。奇怪的是,那些地段明明是人盡皆知的風化區,可是半世紀以來卻炒地皮、炒房變成黃金地段。

例如說,小僧在學生時代就曾經在看房子時遇過「淫媒房東」。淫媒房東看著我的綠制服與學號,當場主動積極地告訴我:「你有沒有交過男朋友?有沒有經驗?我可以介紹客人,都上班族,很高級。一次一千,三七分帳,怎麼樣?這樣你就有錢付房租跟生活費!」當年十幾歲的我當場傻眼。我沒想過台灣人口素質這麼爛,爛到養出有錢的淫媒當包租婆,利用包租婆的身份誘騙找房子的女學生賣淫。從此我一生對於年紀大的人多少帶著幾分懷疑。

我認為台灣太天真,不曉得包租公與包租婆有高比例是淫媒、色情業者,而且是故意、惡意主動誘騙未成年女學生賣淫的犯罪集團。

直到今天,我路過中山北路都覺得噁心。

看到中山北路出沒的特種男女也覺得噁心。

中山北路是有名的色情地帶。計程車夜夜大排長龍載淫業男女進出昂貴酒店投宿或出遊。早在二十多年前,朋友圈就笑我只會讀書考試當書呆,不了解台灣社會,非常好心地教我判斷哪些店是黑店、以酒色為業。在台灣,從事性交易的買賣雙方人口驚人地多。書店沒幾家,滿街到處是色情職業場所。

想想看,大人代代當淫媒拉小孩賣淫,大人代代當嫖客嫖小孩,大人代代邪淫又支持邪淫事業,大人親自喝花酒帶小孩出場性交易,還敢夢想新生代會孝養、尊敬、恭敬、感恩?哎,像我們這種年紀輕輕就見識過成人世界的各類敗德行為的人,現在都很難跟新生代說教什麼敬老尊賢的大道理……

但願超生淨土,永不回來。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不邪淫戒:封不住的色情業

因為色情,城市不美

「抱歉! 封鎖系統過載了: 請等候數分鐘並再試一次。」

為什麼封完第一個應召女郎,要封第二個就超載呢?是臉書功能不夠強(應該不是),還是應召站使用不良程式惡意破壞正常的封鎖功能(較有可能)?

應召女郎(應召集團)發出的垃圾信有以下特點:

一、不發交友函,全給email。

二、完全不懂中文或台語,卻用台灣版(中文版)的臉書。

三、「她」(幕後是誰不曉得)鎖定台灣人或華人交朋友,只要一個男眾上鉤就不斷騷擾其他台灣人,含僧眾在內。

四、長相很醜。

五、英文文法充滿錯誤,多數比台灣國中生的基本英文能力還糟。

六、相片或信件充滿染污性暗示或明示。

七、封完後,她們會改名字,改照片,不斷重發垃圾信。這代表應召集團可以破解臉書的封鎖功能,正常用戶封她們沒用,被封後,她們依舊能長期持續騷擾、拉客。

為什麼台灣有這麼多外籍應召女郎?為什麼台灣的男眾網民這麼容易與外籍應召女郎搭上線?她們絕不直接寄發交友邀請,代表是台灣男網民自己自願發電子郵件後才與她建立臉友關係,進而才令她看到小僧的版面,寄交充滿情欲暗示的垃圾信件過來。

男眾在家眾若實在無能自制又喜愛外國女性,與其消費這些暗色系應召女而廣傳性病、拖累社會,還不如直接光明正大娶個外籍太太。哎,看好幾年,聽好幾年,有嫖娼經驗或經常與動機明顯的娼妓交臉友的男眾這麼多,台灣人口素質遲早會跌到谷底……

臉書的封鎖功能若跟封棺說法的法力一樣強大就好了!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中暑

本世紀新興肉品:高溫烘焙慢烤人肉

台灣這麼熱,我只好中暑

不能怪全球流行吃肉。大家說,父母教我吃肉;學校老師教我吃肉;出門應酬宴飲配肉還加碼喝酒;沒有肉就沒有社交,沒有酒肉就失去社交生活。聽來聽去,殺生吃肉是不得已的。孝順父母,恭敬師長,父母師長若指導的是殺生邪淫破戒酗酒,兒孫輩可以理直氣壯照做。一代錯,代代錯;千古錯,一直錯。

全球溫室效應成這樣,結果當初建立出這套極速惡化溫室效應的龐大肉品市場、肉食營養學、人類史上空前巨大的屠宰業規模的老人們享完他們那時代的短期經濟果實後就往生了。享福在前頭,往生後將種種苦果、惡果留給子孫世世代代慢慢採收。

祖先貪圖眼前功利的短線利益,將後續成本(地球環境債)扔給子孫攤還。但是,沒有人會怪祖先。會隨業受生來人間受苦,說到底也是個人沒修行。冷熱俱惱,苦多樂少;投生來這種星球的事實足證人類全體業障深重,無人置身事外。

地球發燒,我成為二十四小時的慢性熱病病患

有時我也會熱想到階級問題。熱到中暑時,意識心有點失控,像白日夢一樣想它想想的,思緒胡亂四射,八識種子亂挖一通。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都一樣惡化了階級問題;不論走什麼主義,每個社會都一樣敵不過渴望自己五欲享樂贏別人、自己家族富貴享樂贏別的家族、自己國家霸占的天然資源與社經資源贏別國的我執自私性。

只要利己心遠遠強過利他心的我執存在,不論拿什麼主義來都沒用,最後還是往階級競爭型的金字塔階級結構走:尖尖的頂端吹冷氣,底下的一大票輪流熱死。

中暑就是狂灌水的速度比不上人體流失水份的神速。一如吃素人口增加的速度遠遠追不上全球暖化的鬼速。好熱。上一剎那念頭才打,下一剎那人已熱昏睡過去。等昏頭昏腦地醒來,通身大汗,屎尿全燒燙燙的,皮膚溫度卻比室溫還涼。

我的人生成為一場耐熱比賽

溫室效應很早就開始了。至少,從我的童年時代起,那些往生多年的老長輩就會抱怨天氣愈來愈熱。那時中產階級流行存錢買冷氣,家家戶戶買個兩三台。我印象很深刻,只要攝氏飆到二十九、三十度,就門窗大鎖開空調,把冷氣設定成十五度到二十三度之間的「準秋季完美室溫」。那個時代萬萬沒料到現在的地球盛夏是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度,甚至熱爆四十幾度熱死人。他們往生前一生沒料到兒孫會活在一個夏季有過熱致死可能的危險世界。

過熱人生,現世地獄報

有時我會突然記得很遙遠的中產階級生活。吹很冷的冷氣,吃很貴的肉,喝很貴的酒,追逐金錢能購買的欲望,以為那就是幸福。幸福沒幾年,再一個接一個得癌症、中風、酒精中毒,在開刀與治療的痛苦中過完人生最後幾年。事後想想,沒半個算得上長壽。中年期健康出包,老年期受盡病痛折磨,沒有半個平靜地善終。

在生態環境下劣、一年不如一年的惡因緣下,長壽不見得是福報,反而是拉長折磨。好比說,地獄道眾生的壽命很長,但是地獄的處境、業報很糟,因此長壽成為惡報、苦報、業障報,完全不屬於福報。

熱地獄原本就是地獄種類,分成好幾種,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我們人類的集體愚痴將地獄報提前帶來人間。熱浪能熱苦人、熱病人、熱死人,當下即現地獄共業報。

佛典故事:竊賊理論 The Thief Theory

留人留才,適才適所

一、賊亦有道

世間各行各業廣呈人生百態,各有各的業界競爭。不只正當職業會互相比上下、論高低,連竊賊這類偏邪的犯罪職業也會。

手力賊雖然淪為社會底層的不良竊賊,依然念念不忘他有藝術天份、特殊才華。他給自己立下幾條偷兒哲學守則:第一條,偷東西絕不會偷得精光,偷走的比例務必遠少於故意留著不偷的東西的比例。第二條,偷完絕不讓失主活不下去,以廣受鄉民鄰里讚美「他真是世間難得一見、品性良好的好賊呀!」為人生目標。第三條,成功偷到東西也要感恩失主,偷完務必特地留在失主家鑽鑿牆壁,雕刻出巧奪天工的獅子頭或蓮花瓣之類的室內裝潢造型,當成回禮。第四條,為確認偷後服務效果完善,事發隔天務必變裝混入人群、親自到場看熱鬧,以評估民意反應是否有達到理想。

(哎,當小偷已經犯法,行竊流程又這麼囉嗦,怎麼不直接從事正當工作?)

二、重回現場

手力賊:「喲,瞧瞧,這獅子頭刻得真好看!」變裝的他站在人群裏裝蒜,裝模作樣地一臉無辜。

老百姓:「豈不是?哎呀,手這麼巧,工這麼好,當賊真是可惜了!這麼有才華的人才怎麼不去走藝術界、搞文創、提升城鄉建築美學?明明是個難得一見的人才,為什麼偏偏要淪落社會邊緣當個默默無名的小賊呢?」群眾紛紛交頭接耳,跟犯人一搭一唱地品頭論足說個夠,完全對面不識。

身為同行,方便賊也變裝出門,特地前來現場觀摩作案手法。同樣當賊,理論不同,方法不同,效果不同,各有千秋!

方便賊:「你們都太看得起他啦!他哪算什麼巧賊?」眾人一驚回頭,發覺穿著體面的婆羅門在一旁放話駁斥,彷彿非常不以為然。「他浪費這麼多時間、體力雕出這麼大一個獅子頭,最後只不過才偷走一丁點東西,連充工資都不夠!長工時,超低薪,搞不好偷沒幾年就馬上過勞死;那種連基本的合理鐘點費都拿不到的賠本生意算哪門子巧賊?以當代勞動美學而言,當然要省力、省工、省資源又收入多多的方便賊才叫做巧啊!」

手力賊:「……」他是誰?瞧不起我?向來很注重群眾觀感的他覺得心理有些受傷。手力賊決定等民眾看夠熱鬧、講完閒話、一轟而散以後獨自留下來,針對這個話題進行深入採訪。

方便賊:「天下哪有這麼笨的賊?成本效益這麼低,巧個大頭!」方便賊對著獅子頭喃喃自語、大批特批,遲遲不肯離去。那倒不是出於什麼同行相忌的競爭心理。他只是真心同情對方太蠢。

手力賊:「先生,容小弟請教一下,方便賊是什麼?」

方便賊:「哦?你不知道?」他嗅出來人身上有股賊味,直覺上明白準是同行。這蠢事他幹的?很有可能。就是他!一種言語難以形容的職業病直覺起了作用。「你若想知道的話,跟我走!一個多月以後就讓你見識、見識!」

三、精進學習

手力賊基於自己的原則自己修的上位原則,又追加了第五條偷兒哲學守則:「學無止盡,一生精進,增廣見聞,職業升級。」他刻完這十六字真言後十分滿意,左看右看地自看自讚。一時之間,竟然完全想不起來這種四句十六字訣的流行教條文案是在哪個國家學來的?

當跟班當了一個多月,時機終於成熟了。

方便賊變裝成名流顯貴後帶著同樣變裝成富家少主的徒弟登門造訪地方上十分出名的首富之家。

方便賊:「大富翁先生,我有點小小的需要。你要是肯捨給我的話豈不是很好?」

大富翁:「小小的需要?好好好,給!」

大富翁口頭承諾要給,結果沒給。

再過幾天,師徒二賊又變裝出門,再次造訪。

方便賊:「大富翁先生,您上回答應過的事情一定會辦到嗎?」

大富翁:「那當然!」

這次,大富翁口頭又承諾要給,照舊沒給。

又過上幾天,左等右等等沒消息,兩個裝闊的職業慣竊又上門了。

方便賊:「大富翁先生,您老不是有說過會給嗎?」

大富翁:「是有講過。以後會給你啊!」

大富翁常常遇到有人上門東拜託、西拜託,太習慣了。他只是應付應付講應酬話,根本沒打算真的給什麼。說他吝嗇也不是;說他拒絕也不是;說是半吝嗇半拒絕好像也不算是。空口說白話哄人?表面上似乎答應,事實上根本沒動作。他只是打算沒完沒了地一路拖,一拖再拖,拖到不了了之。這類口是心非、似謊非謊的應酬話是世俗相當常見的欺騙行為,甚至在親子之間也經常不當使用。

手力賊跟著方便賊前前後後跑了三趟。他完全看不懂師父在玩什麼花樣。

四、偷吝嗇鬼

方便賊被大富翁耍了三次,很確定對方言施心慳行吝嗇,平常就很習慣亂講話騙人,有財無德。他馬上自己的訟狀自己寫,一狀告上官府:「大富翁某某人積欠我某某人總共十萬兩黃金,長期賴帳不肯還我!我上門再三催討,他不還就是不還!」

狀子寫好,自知光靠文書證據力還不夠充分的方便賊又故意找來大富翁經年累月慳貪不捨的惡行所結下的大冤家、大仇家,彼此事先套好招、串好供,要求對方出庭當證人。做官的當庭一問,證人跟兩個穿著體面的大慣竊口徑一致,三個打一個,打得落花流水。

庸官:「來,證人,你講,是真的嗎?」

證人:「真的!」

庸官:「人證物證俱在,不容狡辯!你還不快拿錢出來還?」

如此這般一連串誣告、偽證、濫訴、冤案重重層層設計下來,百口莫辯的大富翁只好認栽,乖乖拿出十萬兩黃金交到兩個職業慣竊的手上!


原典出處:《雜譬喻經》


-延伸思考向度-

一、不偷盜戒的重要性為何?

二、經云:「方便賊不用手力而大得物,隨喜亦爾也。」隨喜功德何所指?

三、誣告、偽證、濫訴、冤案如何處理?若論國賠,少數人的過失卻由全民以稅金集體攤還、賠償,社會上多元民意反應為何?

四、社會上犯罪人口比例過高的事實是否也反向證明正當職業普遍沒有提供合理勞動報酬?正業的經濟誘因不足、犯罪收入卻高薪誘人的社會是否屬於整體運作失敗且文明表現不佳的社會?

五、慳吝的確是道德缺點、人格污點。但是,能出於道德理由合理化竊盜行為(犯罪行為)嗎?古時劫富濟貧的義賊行為在現代社會還行得通嗎?


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佛典故事:帝王惡夢 The Emperor’s Nightmares


國王改信佛法,為迦葉佛建立精舍。國王的第七個女兒,也就是七公主,順從父親的信仰理念自動改信佛教。她突然棄婆羅門教改信佛教的改宗行為觸怒了婆羅門教教主。他氣她信念不堅,更恨她背叛信仰,私底下便替她取了一個別號來侮辱她,叫她「僧婢」。

宮廷裏經常為宗教事務奔忙,國王長期過度勞累,睡眠品質很差,經常做夢。一夢再夢,全是怪夢,終於令他起了大執著。

國王:「奇怪,朕天天做怪夢,已經累計共十個惡夢了!這到底怎麼回事?」

婆羅門教教主:「一定是觸犯了天神!只要把大王您最寵愛的七公主燒死祭天神就會好,大吉大利!」

國王:「什麼?燒她祭天?實在苦惱哇……」

當國王的愛做惡夢,倒給了婆羅門教教主私心報復的好藉口。哪有什麼冒犯天神的事證呢?王室得罪宗教界,讓有權勢的教主大為不爽、藉題發揮,如此而已。

七公主:「父王,您最近好像一直心情不好。怎麼了?」

國王:「哎,最近老是做惡夢!」

七公主:「惡夢?就為這個?」

國王:「哎……寶貝女兒啊,以前的國師講,為父的得罪天神,非要把妳燒死祭天才能解決呀……他講燒妳就諸事順利、大吉大利,問題是我哪裏捨得?本來心情就不好,他這一講,爸爸簡直快要得重度憂鬱症了!」

七公主:「燒我就會吉利?那好,為父親分憂是女兒的本份,我願意!」

國王:「妳……妳真的同意?」

古人怎麼淨找些有犯罪人格的傻瓜當國王?迷信做夢的,迷信殺人或淫亂的,迷信權勢或財富的,甚至不惜為權力運作親自誅殺晚輩後代的?不知道。傻瓜百姓推舉出傻瓜國王,獸性愈重、殺淫惡性愈重大的在古代社會就愈吃香。

國王:「找她溝通過,她同意了。你打算什麼時候舉行祭天儀式?」

婆羅門教教主:「七天以後。」

國王:「國師講七天後。妳沒問題吧?」

七公主:「父王,小女必死無疑,只求最後一願。請同意讓我到佛陀的精舍去聽法,並且要求城南、城北、城東、城西的老百姓每天按時分批到精舍報到、歡送。」

國王:「可以!馬上送妳過去!」

七公主才到精舍聽法,第一天就證得見道位。從第二天起,每天輪流到精舍歡送的城裏城外四方百姓也順便聽法,一一證得見道位。到了第六天,七公主要求國王本人和宮庭內的王室親族集體去歡送她,也一樣在佛陀開示後全證得見道位。證果後,國王就知道婆羅門教教主根本只是一派胡言,通屬詐欺。他把前任國師叫到面前,落下重話:「你這個大混蛋!幾乎害我親手殺害親生女兒,造下重罪!我現在給你兩條路:第一條,隨佛出家。第二條,你要是不肯出家的話就出國,永遠不要再回來!」

私心詭計被國王識破後,在王宮裏當然再也混不下去了。婆羅門教教主考慮了很久:出家?不想。出國?語言不通、文化不合,想不出來還可以出哪國!逼不得已,他只好心不甘情不願地厚著臉皮到精舍裏求佛出家。沒想到才出家不久,他就身證阿羅漢果!



原典出處:《眾經撰雜譬喻》


-延伸思考向度-

一、古人處於封建時代,流行國教或國師的政教合一制度施設,東西方皆然。這種制度的缺失是什麼?

二、宗教界或神職人員應該本於宗教理由或權鬥私欲教唆俗人互相誅殺否?在現代社會中,有哪些邪教或新興宗教鼓勵信徒殺人或殺生?

三、家庭成員彼此相殘、相殺、相虐、相害是非常古老的家暴型態(古代皇室尤其盛行此道),於東西方宗教典籍中均留下不少記載。針對祖宗留下來的各類惡劣屠殺傳統(如戰爭、種族屠殺、親屬相殘)原,現代人是否有能力提出超越前人的有效解決方法?

四、當今為全球宗教對話時代。針對古人盛行的宗教戰爭、宗教歧視、宗教迫害、強迫信教或改宗、毫無宗教自由或剝奪宗教自由、爭奪宗教資源並互相陷害嫉妒等病態性現象,現代人有無和平解決方案?


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Death and Mango Ice Cream 死亡與芒果冰


Life is second-degree suffering.Suicide is first-degree suffering.

The weather was almost on fire outside, burning, bullying, and trying to kill everyone. I looked at him. He was weeping and murmuring hysterically over his dead son’s carcass. Vomiting didn't help much; at least useless toward someone’s death. Half of his head had been blown away by the pistol his Dad gave him. The father tried to convince himself that he didn't kill his own son, over and over again, crying and talking.

「來,坐好。」台灣爸爸溫柔地勸說。

「爸爸!」才剛學會講話不久的小男孩開口了。小女孩似的甜美童嗓。

「來,吃一口!」台灣爸爸秀出剛買到的芒果霜淋淇,第一口遞給兒子。

「吃!」小男孩聰明地學習爸爸說的中文字句,小手向芒果霜淋淇伸出去。

好溫柔的台灣爸爸。深情款款地餵兒子吃冰,邊聽童言童語邊輕笑出聲。

I felt the tens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real life right there. You never know where your life story is going; you just don’t know. When a blind marriage ended in adultery, he didn't get it. When he kept seeing more prostitutes, he couldn't understand his yearning for more women. When he passed STD to his second wife and ruined his second marriage, depression and sense of guilt started. He tried to save it but couldn't. He tried to kill himself but failed, so he ended up handing the pistol to his son and walked out.

我的大腦站在陰陽界,同步進行雙重思索。

英文那半,重鬱又意圖自殺的老爸沒死成,未成年的獨子已經自殺身亡。
中文這半,簡直可以殺死人的台灣盛夏,有一對父子正坐享甜蜜的親情。

正在餵兒子吃冰的台灣爸爸。親手餵,天真的、童稚的、聽話的小男孩順從地張口吃冰。笑語聲陣陣傳來,語調遠比男朋友對女朋友說話更柔軟。有多少台灣父子親情是這樣美麗的開始的?又怎麼會弄到父子對罵、相殘、痛毆、互砍、自殺他殺地你死我活?

I didn't kill him! The father cried again. Who on earth would ever believe me?

我看著他們手上的芒果霜淋淇:標準視覺系的養眼美食。眼根對境是一回事,大腦映出的精采英文段落又是另一回事。色塵,半軟不軟的霜淋淇;意根解讀出來的法塵卻是自殺身亡只剩半顆腦袋的屍體腐爛後間歇流出來的腦漿與膿血。東流西淌的,蟲全長了。

生龍活虎的東方父子一對,眼前,東半球。
有意尋短的西方父子一對,書上,西半球。

It’s nothing about cultural shock or mental weakness really. Everything was about jumping between art, creativity, reality, love, hate, food, weather, family story, or travelling. I wouldn't doubt the sincere father love he showed him; just like I never doubted the deep hatred rooted in some problematic families.

抬望眼,他們早已經離開了。

座位空掉兩個,外面仍是殺死人的溫室效應焦陽天。

這篇並不是什麼堪稱入流的文學評論或前衛出色的讀書心得,你知道。自殺文學的誠實度高,自傳性質濃厚,甚至新聞報導性也強,讀後感不趕快寫下來當紀念品實在很對不起讀者自己。

下次你到全家點一客芒果霜淋淇吃時,安住當下吃你的便是。沒必要聯想到無常、死人、屍體、或腐臭爛壞到膿漿亂流、蟲蟲亂爬的半顆童屍腦袋;雖然二者在文學質感上高度類似。

完全不用感情用事,光看寶貝兒子吃冰就老眼昏花、淚光閃閃──思及來也空空、去也空空,父子親情一場終為生死永隔、家業如夢,還不如趁現在把握當下把他一手寵壞;疼兒愛女趁可愛。

好好過你的日子便是了,千萬別把滿街虛擬的謀殺或自殺文創情節當真呀!

殺淫輪迴:人口陰謀論

不斷重覆人口爆炸及人口屠殺的惡業輪迴的星球

台灣很少廣泛探討人口爆炸問題。歐美不一樣,常常討論。關於人口與戰爭,西方人很早就在談「陰謀論」。那是什麼意思?簡要而言,就是淫業與殺業互相增長的意思;重覆的人口輪迴。

該理論大致如下:淫業過盛則人口過盛。人口過盛則資源排擠。各國社會菁英希望有限資源重分配,惡意製造戰亂來削減全球人口、屠殺各國國境內的底層平民,也讓各國年輕軍人在戰場上互相殘殺。等全球人口大減、百業不振後,活下來的菁英(通常是狡詐的老生代)就重新把手言歡、瓜分資源,進行分贓。

根據西方人的陰謀論,為量減人口手以爭奪資源,戰亂(如爭石油)或國際糾紛(如惡意爭執國界)都是典型手段,種族屠殺、人體試驗、甚至據說有絕育或不孕功能的某些基改食品的推廣出售也被歸因為惡意消除剩餘人口的手段(沒有直接證據,只有間接推論;吃基改食品的高比例是平民,富有的權貴階級有財力吃有機健康食品)。

接下來會有太平時期。但是出於人類的劣根性,淫欲失控,沒戰亂、天災時就放縱,色情興盛,人口再度爆增。於是,等到人口過剩、逼迫菁英階層的現實利益時,從淫轉殺的下一場輪迴就開始。如此千古反覆。

台灣應該多重視人口問題。

一個人口密度全球數一數二、人口競爭大到大學成為基本學歷又保證不了合理待遇的國家長期忽略人口相關議題的探討是非常反常的古怪現象。


佛典故事:孤獨的蟒嬰 The Solitary Python Baby



血色的雨狂落在古都,滴滴鮮紅,墮地如血,讓王宮貴族心驚膽跳。

國王:「道士占卜師!來,你替朕算算,這血雨是吉是凶?」

道士占卜師:「古書有載:天降血雨,人間必生人蟒這類毒物!依小民看,最好跟國民交待清楚狀況,叫民眾小心,千萬別釀出什麼大災禍才好!」

國王:「人蟒?那是什麼?怎麼判斷是不是人蟒?」

道士占卜師:「人蟒很毒!哎,難就難在人蟒外表看起來跟人類一模一樣,一般人分辨不出來。不然,不妨要求人民把家裏新生的小兒子全部先送到宮裏來,讓我一個一個仔細檢查!」

道士占卜師使用的方法很類似人體試驗。他準備很多空瓶子,命令父母們把嬰兒抱到空瓶前面,讓小嬰兒一一對準瓶口吐口水。不是。不是。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再下一個!好了好了,通通帶回去,下一批進來!道士占卜師一連忙上好幾天,一無所獲,最後好不容易終於讓他找到了!有一個小嬰兒與眾不同,他吐出來的不是口水,而是火焰!長得人模人樣的,張口卻噴火焰;這不是人蟒出世是什麼?

一旦知道小嬰兒是人蟒,父母就不要他了,掉頭便走。他究竟算是被拋棄的棄嬰,還是算被棄養的動物呢?一半是人,一半是蟒;說人沒人權,說動物沒動物權;身份判別不詳,唯一確定的大家都不要他了。不僅父母不要他,全國上下從皇室到民間全都不要他、不認他。雖然集體拋棄他、不養他、不留他、不愛他,功利自私到極致的人類依舊很想利用他。

人們說人蟒非人,不可留在人間;這種異類只能遠遠地丟到荒郊野外去,放他自生自滅。不過,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無法控管人口素質的善惡好壞,社會上難免會有被判死刑的囚犯。就把死囚送給他吃,當成是執行死刑不就好了?人們這麼想,這麼說,當然也這麼做。這個人口素質下劣的惡國從此量產死囚,光送去給人蟒毒殺的死刑犯前前後後總計少說也有七萬兩千人之多!

人類很少痛切反省自身的人口素質。教育功能差,家庭問題多,人格或行為出問題的比例不低,出問題就放逐、隔離、或殺害,不論問題再大也照生不誤,不論社會上的罪犯比例多高依然執著香火。

被人群放逐的人蟒經年累月地誅殺死囚。再過好幾年後,這個惡國境內開始有一頭威猛無比的大獅子出沒。牠經常發出恐怖的吼叫聲,命喪於獅口的人不計其數,只要牠在的地方,方圓四十里以內就自動淨空,完全沒有人敢出面處理。民間除了集體恐慌或搬家避難以外根本無法解決這頭猛獸帶來的公害。就算國王親自出馬召募勇士獵獅,還聲稱事成後必封對方當縣長,照樣沒有半個人出面應徵。連命都沒了,當官有什麼用?

人類自己面對死亡時很恐懼、害怕:怕苦,怕痛,怕受傷,怕流血,怕沒命;千怕萬怕最怕死。但是,人類畏懼自身的死亡,面對其他動物的死亡時卻往往心狠手辣、不痛不癢。

文武眾臣:「大王啊,怎麼不找人蟒試試看?人不敢殺的就送去給他殺!」

國王:「對!有理!來人啊,叫人蟒去!」

低階小吏:「小的遵命!」

這就是人類殘存的獸性與狡詐。人類冷眼旁觀獅子與人蟒自相殘殺,眼睜睜看人蟒吹幾口毒氣就當場把巨獅毒死。猛獸中毒即死,國家恢復太平,人蟒的健康情況卻急轉直下。同時不被人類與動物這兩大族群接納的人蟒又老又病,即將死亡。

人類處理這兩大國家公害時採用的是帝王術中最冷血也最古老的方法:置身事外,冷眼旁觀戰場上所有交戰國的基層平民與軍將們自相殘殺。戰完了,殺完了,文明建設也破壞光了,等各國平民死傷無數後,各國權貴再握手言和重修舊好,集體分贓。人類真正期待的結果是獅子與人蟒同歸於盡,一起死亡。

佛陀:「可憐也一生造罪深重,往生後必墮惡道受苦,無有出期!舍利弗,你去看看他、度度他,勸他入道,讓他解脫惡報果報!」

舍利弗:「是!師父!弟子這就施展神足通,立刻趕過去!」

人蟒:「氣死我了!我還沒死,你來做什麼?快滾!」

舍利弗:「我沒有惡意……」

人蟒:「快滾!叫你走你偏不走,吃我一口毒氣!喝!嘶──」

舍利弗:「我真的沒有惡意……」(慈悲地看著對方)

人蟒:「還不走?好啊,再吃我一口毒氣!喝!嘶──」

舍利弗:「你的毒拿我沒有辦法的。」(智取不以武力)

人蟒:「怎麼你都沒事?氣色一樣很好!氣死我了,喝!嘶──」

舍利弗:「哎,夠了沒有?好了沒有?」(我是特地來度你的啊)

人蟒:「怎麼你這個人跟別人不一樣?別人送上門都來送死的,你不但死不了,還對我慈眉善目的、態度好得不得了!」

人蟒起慈悲心,把舍利弗從頭到腳打量了整整七次,心裏起了一輩子都沒起過的難得善念,覺得眼前這個人類很不一樣,感覺很好。在舍利弗結束訪視、返回精舍之後,年老病重的人蟒很快就往生了。人蟒一死,地方上就傳來一場大地震。大地震過後,摩竭王馬上登門請教佛陀。

摩竭王:「弟子恭敬頂禮!請問世尊,人蟒往生後會墮何道?」

佛陀:「生天。」

摩竭王:「什麼?這太奇怪了!像他那樣一生殺人無數的大罪人死後怎麼有可能會生天哪?」

佛陀:「他生前曾經發慈悲心,對舍利弗注視、打量七次。出於對羅漢聖者起善念的功德,往生後先轉世在第一天,天福享盡再轉到第二天,如此這般,一直等到他在天界轉世七次以後就會下生人間,證得辟支佛果再入涅槃。」

摩竭王:「怎麼這麼不公平?那他生前殺死至少七萬兩千條人命的命債全都不用還哦?」

佛陀:「他下生人間身證辟支佛果時,色身的顏色就像紫磨金的色澤一樣。到時他在路邊的大樹下禪坐入定,將會有龐大的軍隊經過。軍人的人數很多,約有七萬多人,路過入定的辟支佛身邊時誤以為他是黃金打造的假人,就各拿各的兵器攻擊他、敲裂他、破壞他、劈砍他。等整群軍人輪流上陣把他肢解完畢分贓後,仔細一看,手裏拿到的是人肉不是黃金,又隨便把屍肉就地一扔,一轟而散。等到那一世,人蟒轉世的辟支佛會以這種方式入涅槃。經歷這番重報輕重的業報以後,他今生今世殺人所欠下的眾多命債就此還清!」

摩竭王:「原來如此!還是要還命債!」

佛陀:「就算是殺人無數的惡人,若遇到善知識的話,重罪可以消滅,重報可以輕受,甚至還可以得道證果!」

摩竭王:「太好了!感恩世尊!請受弟子一拜,我這就啟程回宮!」


原典出處:《眾經撰雜譬喻》


-延伸思考向度-

一、當今各國如何處理棄嬰或孤兒的相關問題?政策有何不同?

二、當今各國如何處理動物棄養的相關問題?政策有何不同?

三、人生在世經常會合理化殺生的行為。世間合理化殺人或殺生的理由、原則、論述與佛法因緣果報的道理有何不同?

四、關於台灣迄今爭論未休的死刑政策爭議問題,佛教界各類立場、立論為何?犯罪人口過多或人口素質低落的問題核心究竟為何?是死刑不夠多?是判刑不夠重?是死刑的嚇阻力太弱?還是先天遺傳基因與後天教育環境雙差,社經條件不佳,偏偏又執取香火觀念過度生育,生而不養或養而不教或教養成果不良、社會風氣不好、個人身心失調等大量複雜因素產生的惡果?

五、一介平民受王室所託、執行死刑命令以殺死死刑犯尚且須轉世償還所積欠的眾多殺債,試問世間王室權貴成員自起殺心、自興戰亂、自造殺業,恃權下令屠殺無量軍民(非罪犯)又一手主導大小型戰爭者是否必須償還所積欠下的無量殺債?為什麼?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過招



讀書。

陌生居士堆滿笑容,主動開口:「別喝咖啡。會骨質疏鬆,妳們女孩子的身理週期會亂掉。我朋友是中醫,他告訴我的。」

我答:「哦。」(女孩子?再度發現誤判年紀的老先生一位)

他再強調一次:「我朋友是中醫,他告訴我的。」

我問:「哦。那他吃不吃素?吃肉?」

他的笑臉真陽光。他又笑:「他不吃素,有吃肉。」

我擺上法師臉,一本正經且嚴正地「開示」起來:「現在的動物都打一大堆荷爾蒙與化學針劑(化學飼料或基改飼料從略不提)。雖然他是中醫,只要他吃肉,身體裏就一輩子有大量西藥,再怎麼灌中藥去補都沒用!」

笑容僵在半空中的老先生半句話也應不出來。

我知道台灣有大量有嚴重民族情結的中老生代到處反咖啡。只反咖啡,完全不反茶葉!反咖啡不是基於咖啡因問題、休閒飲料有無健康療效的營養學、醫學、或科學觀點等立論,說到底只是出於族群情結下的排外心理。

咖啡有什麼好反的?

肉食、葷食中夾帶的大量西藥與黑心化學成份都不怕了,吃肉吃一輩子,讓不知名的大量化學成份在體內循環、累積、病變一生,還會計較那幾杯咖啡?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為何我不太罵新生代

世代溝通也是一門大學問!

身為中生代,我不太開罵新生代是有理由的。

我有基本自覺,明白我們是愧對新生代的敗家子世代。

我十七八歲、二十來歲時的台灣,年輕人上正職班,月薪二萬至四萬,努力點的拿高中職文憑去KTV上班當小主管也可以拿小費拿到月薪破五、六萬。股市九千八、九千九點很平常,常常在萬點上下。日子好過,除了大學生窮(沒上班,要上課考試),其他就業多年的年輕人只要肯拼,不到三十歲就買車、買房的不少。

想想看,以前長輩給年輕的我們過好日子,給我們縱無國格、無外交、無身份也起碼有四小龍龍頭的基本國際自尊的富裕生活。現在呢?我們現在給新生代什麼?

新生代低薪高壓過勞死,房價物價油電糧食全都漲,社會倒退,薪資大倒退,前途灰暗到一堆兒少吸毒、網交、混黑道,結果身為敗家子的中老生代還有臉嫌年輕人不懂吃苦安份拿22K……

我不曉得當家又敗家、把社會弄成大倒退、退到四小龍龍尾的敗家子們有何資格責怪新生代不會吃苦。至少,我當年年輕時見識過好日子,身旁無大學文憑的年輕人月薪拿四、五萬以上的比比皆是,當年的老人家可沒嫌過我們半句我們不會吃苦!

我自知是敗家子世代。

把台灣搞成四小龍龍尾的敗家子世代。

身為敗家子不多慚愧、多反省,還跟年輕人說教什麼吃苦大道理?

出家恐懼症



已婚的她常勸我出家,說婚姻這條路不好。出家後再遇見她時,她非常欣慰地感嘆出家好,若非當年一念差步入婚姻,她也想出家。

出家不分年齡、性別、婚戀經歷啊!我說。

老了。愈老愈不敢出家。她說。

為什麼呢?我問。

其實,老功德主反而怕出家。看愈多,知道愈多,看師父們在修行上磨成這樣,生活又忙成那樣、操成那樣,我們很讚嘆,但是看到都怕,不敢出家。她突然欲言又止起來。

當年長期苦勸我出家、別結婚時怎麼都沒講這段老參內行話?我想。當年一定不敢講!自己雖然害怕出家,認為辛苦又境界多,至少勸別人出家還可以沾點光、積福德吧?

等真正出了家,方知僧眾長期過勞換來居士所謂的「讚嘆」反而對僧脈傳承有害。這種口頭讚嘆表面上看似認同企業化(上班化)經營,背後卻容易長養普遍的出家恐懼症心理,讓大量居士不敢出家,造成後期出家人口比例急速下降、出家年齡逐年老化(年輕先享五欲之樂,等年老力衰再出家養老)的不幸現象。

企業化(上班化)經營當然也容易砍斷僧脈,形成僧脈斷層。居士們只要探聽過、請教過、提問過,有高比例當下反應如是:「師父啊,原來你們跟我們一樣!上下班,顧店,為打平營運成本或開銷忙得半死,時間又特別長。我們在家還有薪水、有休假、有當高階主管的身份、有親情有愛情有友情,出家了什麼都沒有,何必出家?反正出家也沒空修行,跟我們上班加班一個樣。末法時代在家修就好了呀!」

「末法時代在家修」的見解愈普遍,佛法滅盡的速度就愈快。等到僧眾消失、全球皆在家眾時,三寶將淪為歷史名詞。屆時想三皈依也找不到半個僧眾主法(全球無僧),哪怕全球集體主張自己在家修也找不到半個正受三皈的佛弟子。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年輕:無常觀



之一、年紀

或許,僧眾是極致高齡化的特殊行業吧?活到這麼老(歐美國家的退休籌備年齡),居士仍然笑咪咪地說師父年輕。

年輕,是嗎?

我在歸程憶起早亡的師兄弟們。四十歲上下,四十歲出頭,五十歲才過,好幾位得癌往生,沒往生的也各有各的大小疾病。四十歲真的年輕嗎?在過勞死、文明病、環境污染盛行的全球高壓年代,一旦年過四十就隨時要有往生的心理準備了。

古書帶給人錯覺,以為僧眾都又老又長壽。不盡然。早亡僧眾也不少,當代年輕亡僧也很多。送了這麼多亡僧,我以為現代僧眾活過四十就算長壽了。

之二、工作

前陣子,居士才提「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八字真言,我就笑了。在家眾有得期待退休,出家眾本來就一路服務眾生、做到往生為止,一輩子沒有退休這碼子奢侈事。

我從來不奢望哪天能「不做」,打定主意僧職做到死為止。在世間,當老師或當教授的人可以退休。當僧眾不一樣,年輕也好,年老也好,弘揚佛法,普度眾生,一輩子不會離開教職。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思考模式是以體力做務勞動來評價僧眾,沒有將自修用功或弘法利生等「腦力暨體力綜合做務式勞動」列為工作。也就是說,佛法才入中土未久,尊崇科舉式仕途教育的華人就將僧寶弘化的佛法教育事業(天人師也是「師」,宗教師,宗教界的老師)否定掉了。華人不怪在私塾教書的先生或上朝當官只出嘴皮子不算勞動,尊之為師為官為尊為上為天子,卻千古貶僧眾為「非勞動者」,說穿了就是職業歧視。一種拒絕承認法師就是宗教老師的古老身份歧視。一種全盤肯定世俗教育的功利價值且全盤否定佛法教化的文明價值的價值系統歧視。

我認為這是華人的悲哀。華人的宗教師(例如法師)被當低階工人操,歐美國家的宗教師被當成實施道德教育的聖賢來尊重。出於民族性,文明國家將宗教師當成從事多元文化教育工作或社會服務的老師(不僅有教堂樂捐,樂捐以外甚至還有大量免稅優惠。信徒也肯將其所得收入提撥一定比例當成教堂稅繳納給國庫再轉交給教堂),華人竟然只期待出家眾集體變成耐操耐磨、工時長、工資低(或零工資)的低階工人吧!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這八個字預言華人在全球民族力上的倒退與失敗。別國推崇文化、道德、價值,華人圈推崇功利、世俗、勞動。唐朝一過,文化或文明成就一路大輸迄今。

只為一念差。

哪一念呢?近代華人聯想到出家眾時往往期待他像工人一樣從事低階勞動,渾然不知在印度時期或唐朝以前的僧眾是古代社會的教育家及道德家,是當時引導時代風潮與社會風氣的高級知識份子、學者、老師。

誰會期待全台灣的教授都不讀書也不教書、不研究、不關心社會、不理會時事、每天自己種菜自己吃、自己餵飽肚皮又沒薪水呢?華人就是這樣期待僧眾,把僧眾從老師改造成工人,反文明,反文化,反道德,反宗教。

好個「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發心不正


年輕人渴望功名與姻緣,請法。

說他想富裕、出名、成功。

理由是其他年輕男眾對他炫富,自誇名車、好房、條件上等的正妹女友。他嫌罵台灣女眾都愛錢;只要男眾有名利地位就好。

我從來不鼓勵男眾居士讀《了凡四訓》類的讀物。若為追逐名利女色五欲才行善,發心之初就為黃金、美女、豪宅、名車、累積遺產,還沒等功名富貴追求到手,人格早就扭曲變質了……


不殺生戒:不自殺



自殺文學(在台灣及各國都很紅的例如「挪威的森林」等著作)往往是作者本人的創傷後書寫,縱使是虛構情節也有高比例根據現實人生見聞或親身體驗。

"Blind Love Is Suicidal"一文是我閱讀三分之二本自殺文學"Legend of A Suicide"的心得感想英詩。該書運用虛構的小說情節說出非常誠實(甚至真實)的人生故事。同樣身為自殺者的陽上家屬,我明白愛慾往往是自殺行為的導火線。愛慾不但無法解決人生問題,甚至會加倍惡化人生問題。

依佛法,不鼓勵、勸誘、或幫助眾生自殺。

然而,依佛經,在特殊因緣下也有不受社會譴責的經典特殊自殺個案:小沙彌遭色劫,不願破戒,寧可自盡。年幼小沙彌出門化緣,不幸遇見富家小姐以色相誘,為免拒絕女方後可能被誣陷又徒增是非,他選擇鎖在房間中當場自盡身亡。東窗事發後,小沙彌的遺體被富家主人放上車,遊街示眾並受到眾人禮讚致敬。

若還原犯罪現場,該事件有以下疑點:

一、該色狼女眾是否太高大、太有力、太強勢、太肥胖、太暴力……等等,令弱男無力反抗,唯有自殺?

二、弱男遇上色女(色狼姐姐)時,有何辦法求生避難?例如,可不可以打開窗戶用力呼救:「救命哪!Help! 有色狼!這個女的是色狼!救我!」

三、世界上有沒有女眾色狼?當然有,而且高比例對比自己年輕或年幼的小男孩或小女孩下手。既然有,豈不是應該在十二年國教中納入色狼防範指導手冊等,平等教會小男孩、小女孩防範與應付男女色狼的求生避險之道?

文學有用論



古人雖以「自從一讀楞嚴後,不讀人間糟粕書」來拒斥俗典,然而俗諦法門本不即不離俗典。試問,若沒有經年累月的國學薰修、基本語文教育、各類生活知識打下基礎,世上能讀誦漢傳佛經者有幾人?

很多人哀嘆學校教育的人格道德教育養成有大漏洞。八股式的帝制時期古書留下的教條訓示對學子而言吸引力極低,高比例用於功名應考,很少人加以認真思考、內化、實踐。

不如多讀文學吧?文學對人生相當有用。

就算是百分之百虛構的文學創作作品也能練俗諦、養EQ、長人生見識。文學不只是文學或文字藝術;閱讀文學的當下也在學習人生與做人。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Blind Love Is Suicidal



Stepping down the cliff
Selfishly on purpose
Father almost killed himself

Dangerous man luckily survived
Not understanding love or life at all  

Heavy barrel aiming at his tiny head
Sadly suddenly uncontrollably
Son simply killed himself

No more girls' kisses or boring school
No worries for his suicidal Dad anymore

Cry your poor broken heart out
Weep all days and nights away

First divorce on adultery
Second divorce on double prostitutes
Who told you women could save life anyway?

Women as vent of secular desire
As wives, mothers, sisters, or just girls
Would not and never will save men's lives for sure

Knowing nothing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death
Blind love is suicidal

You know it very well
Blind relationship is suicidal 

備註:

自殺文學往往是作者的人生經驗(或創傷)的重整與形塑,心理療癒的進行與延伸,甚至是在自殺行為普遍被污名化的社會中將傷痛或悲慘的相關人生經驗藉由書寫傳遞給後世子孫的藝術方式。

有問題的愛或慾(含問題家庭在內)往往解決不了人生困境。

與此相反,有問題的愛或慾經常成為當事人自殺身亡的主因。

比起解決人生問題,愛或慾更能製造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過度行銷愛慾的社會裏,誰有勇氣直指愛慾本身就是問題? 




佛典故事:黃金故事 Gold Story



青山靜默不語,父子絮叨一路。

爸爸:「小心看路別跌倒,等會砍樹還有得忙!」

兒子:「哦,好。爸,你看你看,那邊的泉水在閃金光!」

爸爸:「什麼金光?」

兒子:「我去看!」

爸爸:「快點,看完還要趕路!」

兒子:「爸,泉底有黃金!」

爸爸:「黃金?真的假的?」

兒子:「真的!爸,我決定留下來挖黃金。你先回家,只要把牛車、米、斧頭、草蓆留給我就好了!」

爸爸:「傻兒子,講什麼傻話?不准!」

兒子:「爸,好啦!」

爸爸:「不行就不行,回家!」

兒子:「爸──」

爸爸:「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兒子:「爸,黃金耶!」

爸爸:「好,隨便你,你要的工具全留給你,有種就別回來!」

青山千古靜默,遍看人間父子。

兒子:「真奇怪,這到底是怎麼搞的?泉底明明有大量黃金,怎麼每天潛水下去找又找不到?明明是有,偏偏又沒有……」

爸爸:「兒子啊,老爸來看你了!你吃飯沒有?」

兒子:「爸,你來得正好!這事兒有點邪門;明明看得到黃金,偏偏下水又找不到!」

爸爸:「給老爸瞧瞧!」

兒子:「喏,你看(出手一指),就在這附近!」

爸爸:「嗯……(思考)」

兒子:「怎麼樣?」

爸爸:「傻兒子,你搞錯方向了!」

兒子:「什麼?」

爸爸:「你看到的是黃金的倒影!」

兒子:「倒影?」

爸爸:「不信你抬頭看上面!」

兒子:「(猛然舉頭)嚇!天哪,原來金礦在山上!」

爸爸:「你看到的是金礦的倒影,懂不懂?」

兒子:「現在懂了!」

爸爸:「走,我們父子倆跨世代合作,一起去開金礦!」

兒子:「你這次要留下來幫我?」

爸爸:「放你這傻小子一個人怎麼行?一起去!」

兒子:「哦,好!」

爸爸:「我們一起拿這個大木頭撞它。聽我口令,一、二、三,撞!」

兒子:「一、二、三,撞!」

青山懷金不以為有,凡夫開採謂之為得。

爸爸:「哈哈,一舉成功!」

兒子:「天哪,我長這麼大還沒看過黃金掉滿地的奇景!我們這下發了!爸,你真了不起!」

爸爸:「乖兒子,現在你懂了吧?做事要有方法。要是一意孤行,拼命到水底打撈,哪怕在泉水裏泡一輩子也一事無成啊!」


原典出處:《眾經撰雜譬喻》

-延伸思考向度-

一、經云:「子不曉求金者,唯人不持五戒,但逐聽色聲,人身豈復可還得也!父者,唯如黠之求金者,觀如本末時,持佛五戒加行十善生天,人身世世不失,後得佛道果。」此乃以泉底金影喻幻妄人身,以山上金體喻五戒十善等修持。修行的重要性為何?如何因地努力,正本清源?

二、父子得金的故事是難得一見的跨代合作成功個案。發現者的先見、衝勁、展望與經驗者的觀察、洞見、方法是否一樣重要?